滴滴出行上市又下架,“悄然”背后的故事?

2021-07-19| 发布者:城市互动小编| 浏览:

摘要:互联网企业,既要讲商业,更要讲国情。
 



2021年6月30日,滴滴出行“悄然”登陆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。上市首日开盘价16.65美元,较发行价上涨18.9%,总市值近800亿美元。

 

本次IPO中,滴滴发行价定为14美元,发行3.17亿股ADS,比原计划的2.88亿股多10%。以14美元的发行价计算,滴滴这次至少募资44亿美元。

据悉,滴滴出行此次“悄然”赴美上市,可以说是相当“低调”。仅用20天时间,就完成提交招股书和上市流程。上市之后,没有任何庆祝仪式,也没有任何新闻发布会。

即便如此“低调”,滴滴出行上市第3天,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,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,审查期间“滴滴出行”停止新用户注册。7月4日,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称,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,通知应用商店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。

滴滴出行在美上市、国内下架,“悄然”背后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?

滴滴出行在美“悄然”上市

估值超4000亿元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,居然在2021年6月30日悄悄赴美上市,股票代码“DIDI”。更令人惊奇的是,滴滴出行仅用了20天时间,完成从公开递交招股书到正式挂牌上市的全部流程,创下了2021年以来中概股在美募资的最快纪录。

上市首日,滴滴出行股价高开20.14%,股价达到16.82美元,成交额突破7879.42万美元,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。

原以为公司上市登岸就可以万事大吉,没想到还没捂热,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称,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,审查期间“滴滴出行”停止新用户注册。受此消息影响,滴滴出行的股价大跌,一度跌回发行价。

 

 

来源:网信中国截图

 

之后,一则#滴滴股价大跌#话题登上微博热搜,有消息称,滴滴赴美上市将国内道路信息打包送出。对此,滴滴副总裁李敏在7月3日回应称,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“滴滴在海外上市,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”。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,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,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。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,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。
 

 

滴滴副总裁李敏回应截图

 

7月4日,国家网信办发布核查通报称,“滴滴出行”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,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,通知手机应用商店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,并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,认真整改。
 

 

来源:网信办官网截图

 

对网信办的下架及整改通知,滴滴方面表示,将认真整改,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,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,防范网络安全风险,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。
 

 

来源:滴滴出行官微截图

 

受“滴滴出行”App下架事件影响,滴滴出行股价处于下跌通道,暴跌近30%,蒸发1400亿元。

移动出行巨头“滴滴”

作为一家互联网移动出行巨头,滴滴出行正在上演“美国上市,国内下架”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。

滴滴出行的上市,可谓“一波三折”。

2012年成立的滴滴出行,在移动出行两大头部企业“滴滴打车”和“快的打车”合并后又收购了Uber中国,俨然成为互联网出行领域一家独大的巨头,亦是被投资市场看好的独角兽企业。

滴滴出行上市的传闻,早就传出过数回。《中国企业报·青财经》梳理发现,最早是在2016年,当时传言其将在2018年IPO。到了2018年,传闻上市的版本“升级”:滴滴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赴美上市,也有说是赴港上市。2020年滴滴出行又传出上市消息。各种上市传闻满天飞,但滴滴出行依旧没有动静。

滴滴出行上市之路的曲折,反映出来的是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。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,滴滴出行有着烧钱“砸”流量的基因,巨额亏损则成为企业最大的短板。
 

据招股书显示,2018年~2020年,滴滴出行都营业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、1548亿元和1417亿元;同期,其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50亿元、97亿元和106亿元。也就是说,仅最近三年,滴滴出行累计亏损高达353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一季度,滴滴出行实现扭亏为盈,营业收入为 422亿元,净利润为55亿元。

为了扭转盈利问题,滴滴出行就要大幅提升营业收入。而滴滴出行最大的盈利点是网约车,特别是顺风车和拼车两大业务。随着网约车业务的快速扩张,2018年开始滴滴平台接连发生安全事故,多名女性乘客通过使用滴滴打车而遇害,这也是滴滴出行多次谋求上市未果的最大原因。

除了维护乘客生命安全外,滴滴出行上市之前,相关部门已多次就信息安全和司机权益等问题约谈滴滴出行。

今年3月5日,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滴滴公司进行约谈,指出滴滴公司近期在部分城市调整经营策略准备工作不充分,沟通评估不到位,涉嫌侵害驾驶员合法权益,受到社会广泛关注。要求滴滴公司正视存在的问题,立即开展整改,保障司乘人员合法权益。

5月14日,交通运输部等交通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8家成员单位对滴滴出行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进行约谈,指出近期社会各界集中反映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、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、随意调整计价规则,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、恶意压低运价、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,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。要求平台公司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,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立即开展整改。

滴滴出行作为互联网移动出行巨头,其价值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变现,更要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。

DIDI和DDL美股市场“乌龙”

2021年6月29日,生鲜电商叮咚买菜拿到了纽交所挂牌上市的入场券,股票代码“DDL”。上市当天,发行价为23.5美元,一度破发。

6月30日,移动出行巨头滴滴出行“悄然”登陆美股市场纽交所,股票代码“DIDI”。上市首日一路上涨,开盘16.65美元,较发行价上涨18.9%,总市值近800亿美元。

有意思的是,两支毫不相干的中概股,却因股票代码的相似,在美国股市上演了一把“乌龙”。有媒体报道,在经历过首日下跌且一度破发之后,叮咚买菜美股挂牌第二日意外暴涨,成功“翻身”,令市场不解。

数据显示,美国交易时间6月30日,叮咚买菜市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,更因上涨过快而在开盘一小时内两次触发临时停牌,不过在暴涨近95%之后出现显著回落,涨幅一度收窄至40%以下,随后方才出现缓慢回升直至收盘。截至收盘,叮咚买菜股价报38.30美元,上涨62.84%,总市值90.27亿美元。

两日内的巨大反差,引发投资者热议,甚至传出“美国投资者是不是误把叮咚买菜(DDL)当成滴滴(DIDI)”的质疑。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在朋友圈表示,好像美国有些投资人把叮咚买菜的股票代码(DDL)当成滴滴(DIDI)的了。
 

美股市场DIDI与DDL的“乌龙”,可以权且当做戏言,但对滴滴出行而言,更大的“乌龙”是“美国上市、国内下架”。

根据近日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和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通报,目前滴滴出行App已赞同新用户注册,并下架整改。受“滴滴出行”网络安全事件影响,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又发布关于对“运满满”“货车帮”“BOSS直聘”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。

投射到股票市场,就是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一路暴跌。“涨”也“DIDI”,“跌”也“滴滴”,叮咚买菜DDL的“涨”与“跌”,就是这么意料之外。

滴滴出行顶风海外上市,不可避免涉及数据出境问题。对于滴滴出行这样的互联网出行巨头,拥有5亿活跃用户,不仅仅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,更是一个国家信息安全问题。这需要国家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信息安全的严格监管。而作为互联网企业,更要遵循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,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,承担企业责任,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为长远。


<
>
 
QQ在线咨询
售前咨询热线
180 2790 5258
售后服务热线
0762-3399258
返回顶部